我國臺灣對國內新型炭化爐的理解和認知
新型環保炭化爐在原炭化爐基礎上增加煙氣回收裝置,煙氣回收后可達到無塵無煙,回收后的煙氣可象液化氣一樣點燃,供取暖、做飯、也可供烘干機使用。
1簡介
新型環保炭化爐具有一機兩用的功效,物料也可直接炭化,也可先制棒后炭化。
1、爐內溶積3m3,原料出炭率40—60%以上,成品率95%以上。
2、省工、省時,一人可同時操作幾臺炭化爐,配用動力1.5km。
2連續式炭化爐
使用注意事項
炭化爐在初次點燃及中途熄火時,一定要打開側面關火門,以防爐內可燃氣體太多,點燃時產生爆燃,對人體安全造成危害。
3炭化過程
炭化爐的炭化過程一般可分為以下三個溫度段:
炭化初始階段
這個階段主要靠棒自身的燃燒產生熱量,使爐溫上升到160~280℃之間。此時,木質材料發生熱分解反應,其組成開始發生了變化。其中不穩定組成,如半纖維素發生分解生成CO2、CO和少量醋酸等物質。
全面炭化階段
這個階段的溫度為300~650℃。
在這階段中,木質材料急劇地進行熱分解,同時生成了大量的醋酸、甲醇和木焦油等液體產物。此外還產生了甲烷、乙烯等可燃性氣體,這些可燃性氣體在爐內燃燒。熱分解和氣體燃燒產生了大量的熱,使爐溫升高,木質材料在高溫下干餾成炭。
若要煅燒高溫炭,除了上述三個階段外,我們還要增加熱量,使爐內的溫度繼續上升到800℃~1000℃左右,這樣就能排出殘留在木炭中的揮發性物質,提高木炭中的含炭量,使炭的石墨結構增多,導電性增強。
炭化是機制木炭的重要環節。炭化過程是機制木炭的制作技術中的核心。如同蓋大樓一樣。好的原料是大樓的基礎是地底下的部分。炭化過程中的炭化技術是大樓的地上部分。炭化分低溫排溫,高溫煅燒,降溫冷卻三個階段。薪棒在入炭化爐時帶有8%左右的水份,這些水份是炭化的大敵。因為機制薪棒最怕受潮,水份在薪棒中將嚴重影響炭化質量。因些排潮時間是必不可少的。排潮時間是必不可少的。排潮時間一般為土窯10-15小時,機制窯為2-3.5小時,升溫時間長可防止薪棒受潮開裂,保證炭化質量。當爐溫升至300度時,爐內可產生大量的可燃氣體。每斤原料按理偏上講可產生三立方甲烷氣體。這些氣體可供爐內升溫。排出可供烘干熱源400度以上為保溫煅燒階段需密封無氧閉火可系取自燃降溫或水冷卻降溫。木炭出窯后要先通風后出炭,防止二氧化碳中毒。出窯的木炭應在室外放置8小時以上。防止死灰復燃,產生火災。
綜上所述,我們在燒炭的整個過程中,無時無刻不與熱打交道,也就是說,我們要消耗一部分能量才能提高炭的經濟價值和使用價值。